您的位置: 首页 华亿体育-(中国)网站首页 业内动态
华亿体育-(中国)网站首页 / news information

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你有权知道这些!

发布时间:2021-04-15 浏览次数:967次 关闭
近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核废水排进太平洋一事惹怒了当地乃至全球民众!


核废水一旦入海,将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


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
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周边亚洲国家将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10年后,任何一片海域恐怕都无法幸免;
废水中几十种放射性物质残留,或将损害人类DNA; 
……
也就是说,日本的核事故,最后需要全世界为其“买单”。


日本政府决定排放核废水入海

2020年10月下旬,日本政府就曾计划将核污水渐次排入大海。但因遭到日本国内渔民、福岛当地民众及国际社会的抗议和谴责,日本政府暂未执行该计划。


但如今,日本政府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宣布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


640 (41).png

CNN报道截图

核污水只能排入大海?

关于核污水的处理方法,2020年2月,日本政府下设的小委员会提交报告称,最现实的方法就是将其稀释,使放射性物质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而后将其排放入大海或大气中。


此前,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后就将核废水蒸发排入过大气。既然还有其他选择,为何日本政府唯独中意“排向大海”呢?


因为这种方法,省事、快捷,还省钱。


核污水排入大海,后果如何?

所谓核污水,就是在冷却核反应堆后残留的废水,即放射性液体。


核污水中被检测出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据介绍,核辐射既能杀伤细胞,又有诱变的作用,可能诱发细胞癌变或基因突变,导致生物畸形等


短时间内,摄取剂量一旦超过100毫希沃特,人体就会受到伤害,如果超过4000毫希沃特,将会直接导致死亡。


尽管东京电力公司表示,会把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1/40,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但此前也有媒体披露,即使是日方称经过 “过滤”处理的核污水中,也含有氚、碳14、钴60、锶90等几十种难以彻底去除的放射性物质残留。


640 (42).png


那么,此次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一旦入海会造成什么影响?


 57天将污染大半个太平洋 

顶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德国GEOMAR Helmholtz Centre曾对核废水的扩散情形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练。


蓝色为轻微辐射,红色为高剂量辐射。


52.png

根据电脑演算,核废水逐渐向太平洋深处扩散。3年后就可以扩散到美国、加拿大。10年时间就能污染整个太平洋!


 放射性同位素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人体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实验室首席科研员、生物学博士弗拉基米尔·拉科夫表示,福岛一号核电站内的水,即使经过仔细清洗,如果被排到海洋中,仍可能导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鱼类等海洋生物体内,继而在人体内积累。


据拉科夫介绍,不可能从福岛核电站的水中彻底清除放射性污染,因为它们是原子同位素。对这样的水,无论怎样清洁,同位素都会存在。拉科夫说,在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个别寿命较短的同位素可能已经消失,比如放射性碘;但还有一些元素,它们的衰变过程需要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真不是耸人听闻!有鱼类检测出含有放射性物质 


10年来,核泄漏的影响早已开始显现。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的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所在的大熊町进行调查,在2018年2月抽检的结果发现,每1公斤的小鳍红娘鱼含358贝克勒尔的铯,大大超过了日本国家标准。如果吃下200克这种鱼,相当于胸部照X光的1/50辐射曝露量,约为1毫希。


虽然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福岛县近海的大规模捕鱼便被叫停。而就在前年,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内为调查而捕捞的石斑鱼体内放射性物质大幅超标,每公斤约含900贝克勒尔。东京电力公司在港湾出入口设置了防止鱼类出入的渔网。


福岛县水产海洋研究中心认为,此次检测到放射性物质超标的石斑鱼可能是从核电站港湾内游出的,他们正在就具体原因进行调查。


 青少年甲状腺癌增118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3月1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


2020年2月份发布的居民健康调查中,福岛县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18倍。核电事故受害者联盟代表:大家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患上甲状腺癌,可能连婚都结不了。


640.jpg


宫城县沿海村子也出现9足章鱼。发现它的渔夫表示,这是平生第一次看到这种章鱼,随后报告村里的自然保护机构。专家鉴定后提醒渔民要小心,因为村子距离福岛核电站所在地很近,不排除这种动物变异与辐射有关。


640.jpg


文章转载于北斗智库环保管家、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