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第一次把绿化祖国正式列为重大国策。从此,我国林业建设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4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带头参加植树活动,为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多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入开展新时代全民义务植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据统计,自1981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我国共有164.3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达742亿株,着实令人惊叹!
不仅如此
你知道吗?
植树造林
目前,实现碳中和已基本成为共识。据《巴黎协定》,在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不应超过1.5℃或2℃。然而,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可以说,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更切实的行动已然迫在眉睫。
可以看到,实现碳中和在多个场合被提及,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实现碳中和这件事上的底气和决心。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表示,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许你还不知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植树造林正是实现碳中和的两大发力方向,而这些年我们也一直为之努力。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有一个词稍显陌生,那就是“碳汇”。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这样解释,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在我国新的气候行动目标中,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量从45亿立方米左右提高到60亿立方米。“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而植树造林正是增加森林蓄积量的手段之一。
有数据显示,从1973年到2018年的45年时间里,全国森林面积增长了98586200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1380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倍。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可以说,“这是我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的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文章转载于内蒙古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